手机版

秋天到健康养生“动”起来(2)

发布时间:2022-01-25   来源:网络整理    
字号:

  进入秋季后,天气会逐渐转冷,早晚温差加剧。有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专家提醒,“秋冻”必须因人而异,千万不能盲从,否则很容易导致患上关节炎等疾病。

  秋季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如能适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能防病保健。炎热的夏天,人体出汗多,毛孔都是张开的。而秋天渐冷,毛孔开始收缩。如果天气稍冷就急着加衣服,皮肤未经严寒的锻炼,可能会导致抗寒能力下降。因此,“春捂秋冻”的说法还是有依据的。

  “秋冻”虽然可增强人体耐寒能力,但并非人人适宜。适宜秋冻人群以中、青年体质较好的为主。当天气变化比较平缓时,适当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冻一冻”是可以的。但一旦天气变化、气温急剧下降时,则应及时、适当地增衣保暖。但值得注意的是,五类人群不宜“秋冻”:心血管病患者,深秋的低温和多风是心脏病的诱发因素;胃溃疡病患者,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使原有胃溃疡再次发作;脑血管病患者,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引发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者,寒冷空气会对患者气道产生不良刺激,使这类疾病复发或加重;老寒腿患者,患者腿部常有酸麻胀痛或沉重感,在受寒时症状易加重。

  需要强调的是,“秋冻”绝不意味着挨冻,应坚持有“时”有“度”的原则。一般来说,初秋时,暑热尚未全完消退,不必急着加衣服。仲秋开始气温逐渐下降,虽凉却不至冷,这时是秋冻的较佳时期。至10月中下旬,气温迅速下降、早晚温差大,应结束秋冻。再次,冻的部位也有讲究,头、颈肩、肚脐、脚及腰部不宜受冻。记者 王慧慧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