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中医 > 疾病 > 内容

伤心过度为什么可以导致年轻人猝死?(2)

发布时间:2020-11-05   来源:网络整理    
字号:

首先,会发生心跳骤停的年轻人并非真正健康,而是存在一些隐匿性的心脏疾病。这些疾病不但日常生活状态下,甚至在从事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时也可能没有任何异样的感觉;通常的医学检查也往往不能检出。因此,这些人往往是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人”。

这些隐性心脏疾患主要有: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慢性进展的、遗传相关的心肌疾病。典型者表现为心肌厚实,特别是当心室流出道狭窄时,损害心脏泵血功能。由于进展缓慢,患者在年轻时往往没有任何症状,也难以被通常的医学检查所检出而不容易被发现,通常情况下更不会致命。然而在某些诱发因素作用下可以发生心跳骤停,它是30岁以下心脏相关猝死的最常见原因,也是导致运动员猝死的最常见的原因。

其他:冠状动脉异常、长QT综合征和一些轻症或者没有症状(沉默的)先天性心脏病。由于这些患者平素没有症状,因此也通常被当成“健康人”。

心脏震荡综合征(commotio cordis):是一种发生在青少年剧烈运动中,通常是在遭受诸如足球、橄榄球等钝性、非穿透性打击,在没有造成胸廓和心脏病理性损伤的情况下触发的心跳骤停或猝死事件,非常罕见。

2

就是说,凡是发生心跳骤停的年轻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而是存在隐匿性心脏疾病,只是平素没有感觉,通常也不能被医学检查检出,而被当成“健康人”而已。

从这种意义上讲,人们不必为“健康”年轻人会被气死而过度担心。

情绪压力为什么会导致年轻人心跳骤停

由于这些“健康”年轻人心脏病更隐匿,因此心跳骤停也往往需要更强烈的诱因触发,主要是剧烈的体育运动、尤其是竞技运动,和强烈的情绪压力。

竞技运动员,特别是更高强度的像职业篮球、足球、马拉松等项目运动员猝死在比赛场或训练中的新闻屡见不鲜,也引发体育界、医学界的深切关注和研究。

竞技运动员,都是经过千挑万选,长期高强度训练和比赛,更是历经过无数次极其专业的体格检查,在一般人眼中超级健康的“健康人”,直到倒在比赛场上那一刻之前,不会被当人不健康的人。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这类隐匿性心脏病深厚的“潜伏”能力。

3417eba5b0d417e1b4234b.jpg

高强度体力活动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可以诱发年轻人心跳骤停,这不难理解。而情绪压力,为什么也能诱发“健康”年轻人心跳骤停发作,像徐玉玉这样被活活气死呢?其中可能的机制有二:

1.应激反应。

像剧烈的体育运动等一样,强烈的情绪压力作为一种刺激因素同样激发人体的应激反应,也称为“战斗-逃跑”反应。

这种本能来源于长期进化过程中应对危急状态的反应,无论选择战斗或逃跑,都必须调动身体的一切潜能。这是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来实现的:交感神经信号发送到肾上腺,释放肾上腺激素引起系列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心脏跳动加快、血压上升,为身体输送更多血液;呼吸加快变深,支气管扩张,从而增加换气量;更多的血液也氧气被输送到大脑,从而提高警觉性;同时瞳孔扩大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变得更敏锐。同时,肾上腺素触发的血糖和脂肪释放提供更多能源。

正因为这种本能反应是从长期进化中获得,相关信息处理和传送由脑干和交感神经系统主导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交感神经也称自主神经系统,一旦激发,所有这些反应都不是人的意识所能控制的。

对于心血管系统而言,应激反应中活动性的大幅度上调,往往容易激发一些潜在的疾病发作,增加诱发心跳骤停的发生。

巨大的恐惧、影响巨大的坏消息、强烈的悲愤、过度担心和伤心等强烈的情绪压力相对于剧烈的运动,应激效应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人们往往把坏消息以及带来的影响比之为晴天霹雳。

2. 情绪压力作为心跳骤停的直接触发因素。

除了情绪压力,一些精神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往往增加心跳骤停的危险。如果前者还可以通过应激反应机制解释,后者的机制是什么呢?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