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中国电影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洋务运动

发布时间:2022-01-10   来源:网络整理    
字号:

  一百多年后,那场掀开中国近代化的“洋务运动”竟奇迹般复现在了当下的电影行业。

  作为世界电影发展的最高水平,一直以来,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电影就被诸多国内电影人奉若神明。当这种掺杂自卑的仰慕不断发酵,探究好莱坞制片流程、靠近好莱坞优质资源、与好莱坞合作操控项目等种种请教行为也逐一出现,并不断晋升到新的高度。

  如此“虚心好学”的行为,简直像极了当年洋务派为改变清政府困局,围绕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发起的那场“洋务运动”。时隔多年,根植于国人内心“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的思想理论也再一次上演了。

  然而,如同宿命论一般,百年后的“洋务运动”依然开展的不尽如人意。这到底是命运的安排,还是方法论的问题?这次的“洋务风”真的就不能扭转历史的宿命,改变电影行业的困局吗?我们到底又该如何乘着这股东风做出该有的突破呢?

  百年前,洋务派为实现绝处逢生,办企业、开报刊、开学堂、选派留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百年后,电影人为赶超好莱坞,同样进行了一连串的策略进攻。

  首先,跟“洋务运动”选派留学生类似,不管是官方,还是私人,都曾组织派遣电影人去好莱坞学习过。比如,2014年,国家广电总局便指派了宁浩、陈思成、郭帆、陆阳、肖央五人,作为中国青年导演代表赴好莱坞学习。

  除了有组织的学习,不少电影人也自发去好莱坞请教。比如韩延,其正在上映的《动物世界》便是其在好莱坞交流学习归来后的作品。乌尔善在操作《封神三部曲》之前,也专门跑去请教彼得•杰克逊(《指环王》三部曲导演)等好莱坞大导演。而在正式操盘项目时,乌尔善也将《指环王》三部曲制片人巴里•M•奥斯本邀请来做影片的制作顾问。

  其实,从好莱坞拉人来参与国内电影创作,早已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了。从导演、编剧,到演员、再到幕后主创,几乎都被拉来过。近几天的舆论热点《阿修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阿修罗》的主创人员涵盖35个国家,共有200多位国外工作人员,其中,不乏有参与过许多国际知名项目的。比如,视效总监Charlie Iturriaga参与过《本杰明巴顿奇事》《速度与激情7》《死侍》等,美术总监Oscar Chichoni,曾参与《霍比特人》《环太平洋2》等。

  为了靠近好莱坞,国内也有不少演员以进入好莱坞大片为荣,像景甜、李冰冰等都几乎成了好莱坞大片中的熟脸。但参演影片的质量如何,就另当别论了。

  从图表中也可以看到,从2016年至今,国内一共产出了14部过亿的合拍片。其中,中美合拍片就有8部,此外,还有中日合拍的《妖猫传》《追捕》,中印合拍的《绝地逃亡》等。而且,纵观这些合拍片,大部分都是动作冒险的视效大片。

  从票房表现来看,大部分影片都表现平平,过10亿的只占了约3分之一。此外,还有不少都没有突破亿级别。比如,中澳合拍的《谜巢》。从豆瓣评分上,过7分的,只有5部。李安执导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为最高,达到8.4分。

  其实,不管是主动学习技术,还是拉来各种人员,一起操盘项目,这都是从创作的角度与好莱坞进行交流合作。但逐渐地,国内开始将触角伸向了最顶端的资本行列,不断进驻好莱坞电影公司。

  其中2016年,万达以不超过35亿美元的现金,收购了传奇影业;2017年,上海电影集团与华桦传媒也向著名好莱坞电影公司派拉蒙注资了10亿美元;同年,完美世界与环球影业也签订了5年共同投资、制作50部电影的合作协议;今年,华谊也通过其在美国的全资孙公司与罗素兄弟共同投资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而此前,北京文化也与罗素兄弟进行过战略合作。

  从最初的交流创作到资本入驻,中国电影业在好莱坞的参与度可以说步步深入,并逐渐有了些许控制权。但从近年来国内电影市场的表现来看,所有与好莱坞沾边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失败的。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赶超好莱坞”,是中国电影行业一直以来的目标。为此,中国电影人不惜花费大量金钱,努力用资本获取好莱坞各种资源,并试图从创作上缩小与好莱坞的差距。近来中国资本在好莱坞逐渐取得的成效,也让“好莱坞要为中国打工”等言论甚嚣尘上。

  但在好莱坞眼里,中国的地位和形象,始终是一个有着强大受众市场的“土豪”而已。“好莱坞是遍地聪明精英的地方,中国投资人差不多是送上门的肥肉,对人家来讲就是又来了个傻大款”,好莱坞为数不多的中国制片人罗燕毫不讳言地在一次采访中说道。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