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食盐惊现塑料微粒 或导致人体“慢性中毒”

发布时间:2021-06-20   来源:网络整理    
字号:
原标题:食盐为何惊现塑料微粒
回放:

近日,《科学美国人》网站的一篇报道,再度让国内食品安全话题成为关注的焦点。报道称,有研究人员从中国各地超市购得15个品牌的普通食盐,并在食盐中发现了塑料水瓶的原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聚乙烯、玻璃纸和其他多种塑料微粒。

报道称,实验检测的结果显示海盐受塑料污染程度最高,不到一斤的海盐中就测得了1200多粒塑料微粒。

疑问:

塑料微粒是什么?它是如何污染食盐的?食盐中的塑料微粒是否会进入人体循环系统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我们该怎么办?

解答:

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介绍,《科学美国人》官网的这则报道其实是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小组所作的一项研究,该研究于10月20日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朱毅称,该成果被视作第一个对非生命海洋产品的微塑料研究。

说到塑料微粒,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慧告诉记者:“塑料微粒一般指微米级别到毫米级别的塑料碎片,主要是由较大的塑料材料(如海洋废弃物)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造成分裂碎化成细小颗粒,当前其正成为海洋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食盐中的塑料微粒一方面可能来自获取食盐的周遭环境污染,另外也有可能来自食盐加工、干燥和包装过程中的污染。”

在过去数十年间,海洋中塑料微粒的含量持续增长,并且其成分非常复杂,既有日化用品中的聚乙烯微粒,也有纺织品在家庭洗涤过程中脱落的聚酯和丙烯酸纤维等,这些物质通过废水流入地表水,并最终流入海洋。

“洗面奶的按摩颗粒,还有牙膏中增加摩擦的成分。”朱毅形象地解释了塑料微粒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她指出,塑料微粒量很大,并且一直存在,只是之前没有人作相关层面的研究。“塑料微粒也没有被作为风险监测的指标,全世界范围都没有关于它的质检标准。”朱毅补充道。

这种物质可能对人体产生的伤害,自然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王慧告诉记者,海洋中塑料微粒通常被海洋动物摄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动物实验发现塑料微粒由于粒径较小,可穿过肠道黏膜,进入组织细胞,在动物脏器中蓄积,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肝损伤和内分泌紊乱等。

在谈到可能对人体产生的伤害时,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副研究员罗茜特别指出,“一定要有一个量的概念。”很多物质没有累积到一定量的时候,是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当它累积到一定量时才可能会产生伤害,而这种伤害也因人而异。

“毒性分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这种应该属于慢性毒性,如果长期持续地暴露,有可能对身体产生伤害,这是我们做环境暴露组学的一个理念。”罗茜解释说,“这种物质属于内分泌干扰物,对于人体内分泌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塑料的很多成分进入人体血液中,达到一定浓度的时候,是可能对人体产生伤害的。”

这些塑料微粒就如同雾霾的颗粒一样,会进入人体的循环系统,朱毅解释称,“微粒进入人体,会有些不确定性的影响,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已让很多人神经高度紧张,此次报道一出,也不免令很多人担忧,如果日日相伴的食盐都不安全了,我们该怎么办?

“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但我们还是应该辩证地来看这个问题。”罗茜称,对于这一问题还是应当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而朱毅也表示,发现这样的事情,应当“尊重它,同意它,但是不必过度介意它”。在她看来,更重要的是应当从自我做起,毕竟这是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反过来危害人类自身健康的又一个典型案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