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夏季湿热易犯困 中医支招调心神

发布时间:2022-01-21   来源:网络整理    
字号:

  原标题:夏季湿热易犯困 中医支招调心神 俗话说“春乏、秋困、夏打盹”,进入六月,海南不仅高温,降

夏季湿热易犯困 中医支招调心神

夏季湿热易犯困 中医支招调心神

  入夏后,许多市民发现自己不仅打盹次数变多了,白天还时常感觉困乏。白天犯困是因为体内湿气过重吗?天气炎热能否饮用冷饮、开空调消暑?就此,记者采访了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副院长冯志成。

  冯志成表示,夏天养生重点话题离不开“湿”,湿与暑夹在一起就形成了暑湿,湿与热夹在一起叫湿热,都会对身体产生伤害。比如,有些人到了夏季,觉得头重、容易困乏,的确可能跟身体湿气重有一定关系。

  中医认为,“湿”是引发疾病的因素之一。我们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是否有湿气呢?冯志成介绍,体内有湿的人,会出现舌苔厚腻、泛黄,皮肤起疹,脸上易起痤疮等症状;稍微严重的会出现恶心、食欲差、胸闷、大便不成形,身沉乏力,关节疼痛加重等。更严重的,则会出现痤疮、咽喉肿痛、体型肥胖、轻度发热等症状。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海南气候湿热,祛湿的关键在于健脾。冯志成表示,从中医学上讲,夏季顾护人体脾胃的阳气尤为重要。

  冯志成建议人们可以多吃山药、薏仁与绿豆,能清热、解暑,健脾祛湿。“海南人夏季喜欢吃清补凉,传统清补凉就是以绿豆与薏仁为主料,既健脾又消暑,确实很适合夏季食用。”

  一进入夏季,很多人便离不开空调与冷饮。冯志成提醒,空调与冷饮并不一定是适合每个人的消暑方式,特别是体质偏寒的人,若如此消暑,实在是贪一时之凉快,失一身之健康。

  冯志成表示,夏季饮食一味求寒凉之品,实乃大错。“正所谓‘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姜辛温而散,热性不大,善于扶助脾胃阳气而不会助火,相反,多食寒凉,特别是通过冰箱冰冻冷藏,如冰激凌、雪糕、冰啤酒、冰西瓜等,对部分体质偏寒的人,容易伤及脾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吃完冰激凌、冰西瓜后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

  冯志成指出,真正消暑清热不可过寒,偏凉即可,过寒容易和内热抗拒,如此非但不能清热,反而是极热又极寒,寒热拮抗而难消。冯志成从临床上发现,虽然海南气候炎热,但很少有海南人是身发火证就医,大多数人的身体都不是纯粹的热与纯粹的寒,因此要辩证看问题,不能一味地用冷饮消暑。

  “夏季的‘空调病’也是一个道理,‘空调病’的实质是寒热不调。”冯志成认为,长期处于空调房的“低温”中,会导致皮肤受冷而紧闭,阳气会被遏制。

  冯志成建议,空调房的温度不宜与室外温度温差过大,一般25℃~26℃比较合适,体虚者以及老人可以调整到26℃~28℃,一般凌晨3时后气温逐步下降,这时可以关闭空调,避免半夜受凉。此外,在饮食方面,如果无法避免长期吹空调,体虚畏冷,建议隔10天或一个月左右吃温补类食物,如羊肉、含辣椒的川湘菜等,以温补滋阳。

  1.适当运动。人们可以做些瑜伽、散步等运动。因为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困脾,引发一系列病症。

  2.保持科学的生活作息。脾胃喜欢规律的生活,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是保养脾胃的要诀。很多人习惯晚睡,熬夜伤阴耗气,容易引起气阴两伤,不仅伤害脾胃,五脏都很受伤。

  3.营养均衡。夏天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

  4.补充电解质。由于夏天流汗多,钾、钠等电解质从身体中流失,容易引起疲倦,因此可以多摄入一些含钾、钠的食物,如橙子等。

  5.健脾祛湿。人体湿气靠脾胃运化,如果脾胃虚弱,湿气停滞体内引发多种症状。健脾祛湿的食物常见有淮山、薏米、茯苓、赤小豆、芡实等,可煲汤祛湿,例如薏米冬瓜排骨汤以及冬瓜海白汤,连着瓜皮熬汤,有利湿清热功效,但寒性体质者也要谨慎食用。

  6.注意清热气。夏天的祛湿常与清热搭配,气温升高,如果摄入过多肥厚、油炸食品,也容易热气上火,如果感觉口气臭、舌苔黄等上火症状,可用莲子芯、蒲公英等熬糖水、汤水,有清热功效,寒性体质者要谨慎食用。

  在中医学中,食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养生方式。针对炎热的夏季,海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治中医师王珊推荐了几种食疗方。

  做法:食材洗好后开火煮,先大火煮至水烧开,然后转小火煮,并在煮好前20分钟放入冰糖继续熬煮至冰糖融化即可关火。

  做法:各类食材洗好后入锅开火煮,先大火煮至水烧开,然后放入薄荷转小火煮20分钟放入冰糖继续煮至冰糖融化即可关火。

  做法:先大火煮至水烧开,然后放入薄荷转小火煮,并在煮好前10分钟放入麦芽糖继续熬煮至麦芽糖融化即可关火。(徐晗溪 整理)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