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保定日报》头版头条:“保定文化达人”苏志勇

发布时间:2022-01-18   来源:网络整理    
字号:

  在日前揭晓的“2017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典礼上,市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志勇与王潮歌、吴京等30位业界大咖获得“2017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提名,这也是河北省文化产业从业者在全国获得的最高荣誉。

  苏志勇,市直隶大剧院董事长,市十四、十五届人大常委。2008年,他参与全市文化体制改革;2013年7月,直隶大剧院正式开演,他为古城圆了“剧院梦”;2015年6月,他策划“河北中东欧国家文化季”,引进中东欧国家文艺团体来华演出,同时带着保定文化走出去;2015年12月,他创建保定人自己的交响乐团……通过多种文艺形式讲好新时代的保定故事,让保定文化元素走向世界舞台,他被老百姓亲切地赞为“保定文化达人”。

  曾经,偌大的保定城找不到一个看演出的专业场所,今天,古城市民家门口看大戏是家常便饭

  2008年市两会期间,代表们无意间的一句玩笑话深深地刺痛了苏志勇,“偌大的一个保定城,竟看不到一场高质量的文艺演出。老百姓买菜,就到菜市场;要买衣服,就到百货大楼;可是想看场话剧、音乐会,该去哪呢?”此后,他围绕保定文化体制改革建言献策,为文化强市建设大声疾呼。很快,苏志勇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剧院建设”的建议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2009年,市委、市政府确定将红星剧场改建为保定直隶大剧院,并列为文化体制改革重点项目。可是原红星剧场职工安置、原有出租的几十个大小门脸的动迁、资金保障等问题如同一个个火药桶,随时会引爆。

  “这里给我留下的痛苦回忆太多了。”苏志勇清楚地记得,10年前,第一次来到保定商场后街,也就是红星剧场所在地的景象:演出大厅被分割出租,剧院被各种歌舞厅、录放厅、婚纱影楼等门脸层层包裹……昔日赵丽蓉、侯宝林、梅兰芳、孟文禄、耿其昌等老一辈艺术家表演的地方,老保定最负盛名的文化地标满眼“乱象”。

  他暗下决心:“重建直隶大剧院不是我个人的念想,更承载了一座城市文化崛起的期待,不管前路多艰,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那个时候,苏志勇的压力很大,他觉得那是他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经常是承载着内心的负累,在工地上连续站七八个小时。尽管愁云惨淡还要和颜悦色地劝说租户。一回到家,趴在床上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面对种种难关,他用坚韧作答,忍受住白眼与冷嘲热讽,与租户谈判周旋,拍着桌子与人争执,甚至接恐吓电话……当时的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连夜召开调度会,定措施,分任务,限时间,抓落实:只要是改制需要,政府能做的事情,都全力支持。

  老百姓不仅在家门口看上大戏,还能够欣赏来自京津一线城市和世界各地的高水平演出。“国家京剧院京剧周”“中国评剧院评剧周”“河北梆子月月唱大戏”“市民音乐会”等演出丰富多彩,保定沉寂的演艺市场焕发出勃勃生机。截至目前,直隶大剧院组织各类演出近千场,吸引数千名艺术家们来保登台演出。

  曾经,想了解“一带一路”国家风土人情,只能上网,看电视,查手机;今天,保定的老百姓每周都能欣赏一场充满中东欧风情的高雅演出

  步入金碧辉煌的大剧院,一楼“老马号书场”里,八仙桌、长板儿凳、歪巴嘴儿的大茶壶,以及台上台下走马灯似的“长袍马褂”,使人如同“穿越”一般,唤醒了“老保定们”沉睡多年的城市记忆。

  二楼专业剧场充满现代化气息,即便坐在最后一排也没有遮挡感。800座的观演席,以及配备三台升降台的超大舞台,更加让人炫目。三楼500平方米的会见厅则是承担保定文化战线会见、接待、新闻发布等功能的高端平台。

  “为市民提供好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可不是件容易事儿。除了演出设施升级更新,我们肩上的担子还很重。”在推动演艺事业发展进步上,苏志勇敢于创新,大胆探索。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号召,把中东欧国家的文化艺术呈现在老百姓面前,苏志勇带领他的团队成功打造了“河北中东欧国家文化季”。

  独特的异国情怀,炫目的文艺形式,演出安排横贯全年让古城的老百姓每周都能欣赏一场充满中东欧风情的高雅艺术,践行了直隶大剧院“高贵不贵、文化惠民”的办院宗旨和“用艺术的力量与平淡说再见”的剧目风格。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