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冬病夏治成市民养生重点 医生:不是谁都适合

发布时间:2021-12-07   来源:网络整理    
字号:

  市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各地以晴到多云为主,局地将出现42℃的极端高温天气

冬病夏治成市民养生重点 医生:不是谁都适合

  本报讯(记者石亨)昨日,重庆高温天气继续。受多日的连晴高温影响,医院内“高温病”(感冒发烧、中暑、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明显增多。

  昨日上午8点50分,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市气象局继续联合发布“森林火险红色预警信号”。随后,市气象台发布高温中暑二级预警和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随着气温的持续升高,大街上人烟稀少。截至昨日下午5点,开州、主城、江津等7个区县气温超过40℃。其中,开州达到全市最高的41.8℃。

  市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各地仍旧以晴到多云为主,午后到夜间有分散雷阵雨,局地将出现42℃的极端高温天气,主城区最高气温在39℃-41℃。

  昨日,记者从重庆市急救中心、新桥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获悉,进入7月份以来,中暑、心脑血管疾病等“高温病”患者明显增多。

  重医附一院心内科主任罗素新说,炎热天气下,人体体表血管不断扩张,血液集于体表,心脏、大脑血液供应量不足,冠心病人很容易突发病情。

  专家提醒,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慢性病病人,中暑几率高于常人,要注意补水,喝水量应比平常多1-2倍。此外,户外作业者、肥胖者、儿童及孕产妇,也易发生中暑。心脑血管病患者应避免过冷、过热,适当饮水及保证睡眠,才有利于病情恢复,防止疾病突发。

  昨日,新桥医院、中医院,前来贴三伏贴的市民络绎不绝,“冬病夏治”成了不少市民的养生重点。

  新桥医院中医疼痛科主任徐梓辉教授介绍,“三伏贴”是中医学的“冬病夏治”敷贴疗法。利用夏季气温高,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外用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增强体质,预防一些宿疾复发。

  徐教授指出,一天的上午10点到下午两点是敷贴的最好时间。整个伏天进行敷贴效果都很不错。

  不过,徐教授提醒,不是所有人都适用“三伏贴”,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婴幼儿、处于疾病急性发热期者应慎用或禁用。

  贴敷“三伏贴”期间,患者要少吃冷饮,多喝水,注意休息,忌烟酒、辛辣和温燥的食物(羊肉、狗肉、桂圆、荔枝、肉桂、花椒等)。

  他还提醒市民,不要轻易网购三伏贴,因为其在药物成分、药物组成等方面会有不同,存在副作用隐患。“贴敷时,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年龄的不同加减穴位,每个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也不同,应选择到正规的医院贴敷。”

  今天:各地晴间多云,午后到夜间局地有雷阵雨;全市大部分地区气温24~42℃。主城,晴间多云,31~40℃。

  明天:各地多云到晴,午后到夜间局地有雷阵雨;全市大部分地区气温24~42℃。主城,多云间晴,31~39℃。

  后天:偏南地区多云有雷阵雨,其余地区多云,午后有分散雷阵雨;全市大部分地区气温24~41℃。主城,多云,午后有分散雷阵雨,31~38℃。

  昨日上午10点,市卫计委、市气象局将“高温中暑三级预警”升级为“高温中暑二级预警”。同时,市卫生计生委提醒市民做好高温中暑预防措施。

  高温可以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在烈日下暴晒或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汗、口渴、乏力、头晕、胸闷等症状时为中暑先兆,经阴凉处短暂休息,补充水和盐后,在短时间内症状即可消失。在气温骤升及温度亦高时,中暑极易发生,尤以产妇、老年人、体弱或慢性病患者多见。除有中暑先兆的表现外,有发热(体温在38.5℃以上)、皮肤灼热、恶心、呕吐、血压开始下降、脉转细速等表现,而在数小时内能恢复者为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一日内不能恢复者为重症中暑。

  1.出行躲避烈日。出门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在烈日下行走。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备好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2.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时令蔬菜(生菜、黄瓜、西红柿等)、新鲜水果(桃子、杏、西瓜、甜瓜等)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