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健身房太贵 小区里排不上队 我们去哪儿健身?

发布时间:2021-10-21   来源:网络整理    
字号:

  国家体育总局设施处处长赵爱国说,体育场馆考虑更多的是场馆的生存和运营,而且场馆数量、开放时间都相对有限,显得供不应求。笔者走访北京东城区、朝阳两城区的5个小区发现,八成以上的居民对社区组织的健身活动一无所知,尤其老年人缺乏有组织的健身活动。

  体育场馆考虑更多的是场馆的生存和运营,而且场馆数量、开放时间都相对有限,显得供不应求

  武汉公司职员王琳所居住的梨园小区内也有健身设施,如单杠、压腿训练机、漫步机等。但是,她觉得器材比较适合中老年人锻炼,而且经常有小朋友钻来钻去,施展不开手脚,到了夏天,还有居民在上面晾晒衣服。

  武汉市体育局新闻发言人万敏说,目前武汉市部分体育场地建设标准偏低,“尤其是社会经营的体育场所,比如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游泳等项目,在场地、器材、设施设备配置方面的建设标准偏低。既不能满足承办标准化赛事的需求,也没有达到向市民提供安全、方便健身的标准。”万敏解释,鉴于公共体育场馆的维护和运营成本较高,全部向市民免费开放仍存在一定难度。

  此外,民间投资建设场馆的热情也不高。建设体育场馆是微利行业,投入较大、收回成本周期长。以游泳项目为例,武汉对体育场所的经营一直是按商业用水、商业用电、商业用气收费,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安全因素,经营者面临和承担的风险较大,而且缺乏政府相关鼓励性政策支撑。所以,吸纳民间资金投资建设体育场馆,一直未能取得突破。

  国家体育总局设施处处长赵爱国说,体育场馆考虑更多的是场馆的生存和运营,而且场馆数量、开放时间都相对有限,显得供不应求。

  除此之外,现有健身设施的利用效率也比较低。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011年所做的专题研究发现,大约有五成以上的健身器材不能使用,部分小区缺乏健身器材的日常维护工作,也没有配备专门的维护人员,导致许多健身器材的使用寿命大大减短。

  “老年人、中年人和青少年人群的体质不一样,我觉得现在小区里的健身设施能满足基本需求,但是要想满足不同年龄段的个性需求就差得太多了。”王琳说,“现在一到了晚上,只要是个广场就有很多中老年人跳健身舞,可那些舞蹈节奏太慢,我觉得不适合我们年轻人。”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提出,应遵循“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地就近”的原则,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主题活动。然而笔者走访北京东城区、朝阳两城区的5个小区发现,八成以上的居民对社区组织的健身活动一无所知,尤其老年人缺乏有组织的健身活动。

  “国外老年人是就近健身,有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可是咱们的老年人都涌进公园。”北京市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大众健身专家赵之心说。中国的养老性质决定了老人自治性较低,社区组织力量微弱也导致了中国老人很难形成团体式健身活动。

  缺乏组织的市民健身人群,尤其是老人,大多选择大小公园健身。笔者傍晚在北京万丰公园散步,只见广场涌满跳舞的人群,噪音很大。公园环境清洁度较差,小商小贩随处可见。夜幕降临,公园小径只有几盏昏黄的路灯。据锻炼的居民反映,这里卫生没人打扫,地上遍布杂草,走路得注意狗屎,车照样进来,健身器材旁边没灯,啥也看不见。

  即使在健身房中,单独请教练指导的是少数人,健身者多是自己琢磨。大多数老百姓在健身方面的知识十分贫乏

  “没学跳舞以前,也不知道老年人怎么健身才合理,只知道不能剧烈运动,要是有专门的教练给指导指导就好了。”李阿姨说。

  在武昌一家高档健身俱乐部当私人教练的李国强告诉笔者,社区里很多公共健身器材,都是针对不同年龄和阶段的人。比如,单杠之类的健身器材是供有一定基础的青年以上的人使用,而上肢牵引器等一些器材比较适合老年人使用,还有一些小型器材像跷跷板之类的适合儿童使用。一旦缺乏指导,容易造成使用混乱,也容易出现各种事故。

  李国强说,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健身了,但还局限于中高收入群体。他所工作的健身俱乐部办一张年卡就要5000多元,来健身的多数是收入不错而且有时间的年轻人。

  然而,即使在健身房中,单独请教练指导的是少数,大多数人仍是自己琢磨着健身。笔者走访各大健身房发现,健身人群本身对于“健身”的认知水平甚低,比如对“健美体育”和“健身体育”的差别基本一无所知。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