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饮食调理+心理调节 助力孩子远离抽动症

发布时间:2021-03-08   来源:网络整理    
字号: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但如果一个正常的孩子经常不自主、无目的性、反复、快速地挤眉弄眼、努嘴、摇头、扭脖子等;或伴有无故的清嗓子,甚至骂人,就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因为这些均是抽动症的典型症状。北京中研医院管理中心东城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于作洋潜心钻研中医30余年,在临床中接触了不少抽动症患儿,并总结出一套中医治疗抽动症的有效方法,不少患儿经他治疗后,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

 

  于作洋

 

  北京中研医院管理中心东城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和教学30余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京城小儿王”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弼臣教授,系刘老的关门弟子。曾任职于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现任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会儿科分会常务理事。擅长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征、遗尿症、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儿科疑难杂症。出诊时间:周六、日下午。

 

  抽动症与先天禀赋、小儿情致、饮食等情况有关

 

  近年来抽动症的发病有增多的趋势。此病给患儿和家长带来很大的烦恼及担忧,如何解除患儿因病带来的压力和危害,也给医务工作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治疗小儿抽动症,首先要明白它因何而起。

 

  于作洋主任表示,中医认为抽动症发病的病因主要与几个因素有关。第一是患儿先天禀赋不足。父母是小儿禀赋强弱的决定因素,也就是遗传。此外,母亲怀孕期间的体质、精神、营养、起居、疾病、用药情况均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对后天的发病造成一定影响。第二是情志因素。于作洋主任表示,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或者学习负担过重,家长期望值过高。父母不和,经常吵架等,都容易使孩子心理压力过大,诱发精神行为方面的疾病。第三是饮食不节。挑食、过食肥甘厚味或寒凉、辛辣食物,会损伤脾胃。由此会造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实证,造成孩子食火和痰火盛,痰火扰神。另一种是虚证,即脾胃虚弱,造成脾虚痰聚或脾虚肝亢,从而导致抽动症。第三个因素中医称为“外感六淫”,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腑脏娇嫩,形气未充,寒温不知自调。“肺常不足”,很容易为外邪所伤。“风为百病之长”,可夹热、夹寒而侵袭人体,外风引动体内痰热或肝风而发病。

 

  认识小儿抽动症临床症状 保持乐观心态

 

  由于很多家长对多发性抽动症并不太了解,当孩子发生抽动症时无法及时发现并接受治疗。于作洋主任提醒广大家长,当发现孩子有“挤眉弄眼”等症状时,要引起重视,这可能是抽动症前兆。

 

  于作洋主任表示,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症状复杂,主要包括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以及伴随的心理行为症状。往往病程比较长、病情容易波动,时好时坏,有周期性缓解和复发的倾向。通常以眼部、面部和头部的抽动作为首发症状,如眨眼、歪嘴动作或摇头等,尔后逐步向颈、肩、肢体或躯干发展,可从简单运动发展为复杂运动性抽动。所有的患儿最终都会出现发声性抽动。近年来,还注意到在许多患儿在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前,有身体局部不适感,如压迫感、痒感、热感、冷感或其他不适感等。秽语即说脏话、痞话的发生率不足三分之一,并非此病的必备诊断条件。

 

  多发性抽动症属于发育障碍性疾病,牵涉到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既往认为属于终身性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有自然完全缓解的可能,预后相对良好。抽动症状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轻或自然缓解,大多数患儿在长大成人后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少数病人症状迁延,可因抽动症状或伴发的行为异常而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资料表明,大多数的患儿在青春期过后抽动症状经过治疗可以缓解,1/4病人抽动症状明显减轻,剩下1/4病人抽动症状迁延到成年。因此,于作洋主任提醒广大家长,对本病的预后不宜过于悲观,要保持乐观的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共存病症影响重大 应引起重视

 

  多发性抽动症除了症状复杂外,尚有许多共存病症。于作洋主任表示,最常见的共存病症为:

 

  (1)以注意力涣散及(或)多动、冲动为主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即小儿多动症。

 

图说天下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